全球醫療危機—我們應該採取的人力策略

“更聰明地工作,而不是更努力地工作。”

“如果醫療人員也得不到照顧,他們又怎麼能提供富有同理心的醫療服務呢?“

 —Dr.Mark Britnell

KPMG全球醫療團隊負責人—Dr.Mark Britnell在他《Human: Solving the global workforce crisis in healthcare》一書中探討全球醫療人力危機,並以自身探訪、觀察的經驗提出了醫療人力因應策略。

然而,作者遺憾地表示在過去十年間走訪世界各地工作,卻沒有看見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將醫療勞動力需求與人才管理做好,全球醫療衛生產業經濟規模已達9萬億美元,但在自我補給、更新和提高生產率力方面仍不足,而產生醫療人力短缺的問題,繼而影響人民壽命的延長並減緩財富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各國皆將心力放迫在眉睫的人力危機與缺口的短期困境上,卻鮮少真正地去執行長期人才計畫,而他認為這個讓全球都頭痛的醫療人力問題,將會在未來十年更加惡化,反觀過去醫療領域多著重在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薪酬等問題的討論,我們真正應該面對、解決的問題是—生產力。

又生產力與成本效益不同的關鍵是「更聰明地工作,而不是更努力地工作」,生產力通常是透過四個主要面向來增加:

1、關心員工身體狀況改善健康狀況

2、增加教育訓練

3、導入新技術

4、透過新的商業模式進行創新

其中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可以使醫護人員感受到更多的愛和關懷,特別是重新設計護理流程、明確臨床指引、持續的員工發展以及創新的技術,包括減少行政負擔的自動化、幫助臨床診斷和預測的智慧醫療,都能將臨床工作人員從瑣碎和行政工作中解放出來,專注於提供護理服務。

另外,Dr.Mark Britnell在書中亦指出醫療產業的生產力成長僅是其他行業的一半,因此他提出可以10項採取的變革方案,首先便是要讓員工感受到關愛,以及如何管理人與機器間的關係,我們應該要重新審思何謂生產力並善用技術和人工智慧來規劃臨床工作,藉由此舉得以將護理能力提高大約20%。

台灣同樣面臨醫療人力的困境

近年隨著醫療技術、品質的提升,民眾在享有完善醫療照護時,醫護人員之勞動環境卻未臻改善,還猶記「護理人員都愛喝珍珠奶茶」之前沸沸揚揚之新聞事件,因長期人力缺乏、工作負擔繁重,護理人員無法有充裕時間得以用餐,故點心、飲料為機能性補充的首選,道出護理界勞動條件亟需改善的現象;又醫療糾紛不斷、醫師工時過長以致過勞猝死事件頻傳, 醫師之執業也漸由積極性治療逐漸由防衛性治療所取代,在使命與嚴峻醫療環境的壓力下,醫師無法獲得充分休息,進而乃是直接影響醫療品質與病患安全。

在健保實施總額預算制度之後,醫院必須控制預算進而採取降低人事成本之方式來因應,在人力緊縮的情況下,醫護人員面對超時工作、過勞等日益艱困的醫療環境,許多醫療人員紛紛選擇出走,職此,醫院既招募不到新進人員,又留不住既有人才,儼然成為惡性之循環,醫療人員的短缺不僅影響到醫院的營運;更重要的是將會面臨整體醫療品質下降,以及對病患生命健康之保障更增添變數。

讓臨床工作者從瑣碎的行政工作中解放,使他們得以專注於醫療專業,因為其良善與溫暖的觸感是無法被機器所取代的。

 —Dr.Mark Britnell,《Human: Solving the global workforce crisis in healthcare》
《封面照片》

這本書的封面很有趣,是以米開朗基羅著名的一幅濕壁畫《創造亞當》作為靈感出發,但卻將上帝的手換成了機器的手,會做這樣的設計是由於作者堅信「人類有能力借助自己所創造的技術來解決全球勞動力危機」,且進一步表示人類並不會因此而被機器取代,原因在於醫療過程是秉持著尊嚴與尊重,本質上是附有同理心與人道主義精神,當人在經歷疾病或最脆弱的時候,其良善與溫暖的觸感是無法被取代的。

所以Dr.Mark Britnell認為面臨這樣的人力困境,我們應回歸「以人為本」強調基層人才的投資與培訓,因此讓醫療專業人員回歸處理醫療行為就顯得很重要,其實現今在醫療行為中,有非常多重複的流程,都可以嘗試用系統或是人工智慧來解決,以更高效率的作業讓醫護人員專注於臨床工作,因為這才核心價值所在。

醫護人員之工作性質與專業職能因涉及人類生命健康,工作性質特殊且具有相當高度之專業性;更不應成為享有合理工作權益之阻礙,若企業無法提供完善的制度與照顧,員工則無法全心、安定投入,人力資源即是企業的根本,給予員工適當的關懷與良善的制度得以提升員工幸福感進而來增加組織認同。

Britnell在書中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如果醫療人員也得不到照顧,他們又怎麼能提供富有同理心的醫療服務呢?」

的確,當這些醫療人員在一線付出心力努力奉獻的同時,誰來照顧他們呢?


參考文獻:

Britnell,M.D(2019), Human: Solving the global workforce crisis in healthcare, US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